(一)用戶需求 分析
隨著紅外熱像儀國際售價的下降,使其逐漸出現在原來因其昂貴的價格而不能廣泛應用的領域,如房頂檢測、房屋潮濕檢測、車輛和船舶檢測、交通夜視等。紅外熱像儀在這些新領域的應用,觸發(fā)的將是數以億計的市場空間的增長。同時,在傳統的應用領域中,隨著銷售價格的下降,產品的輻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如在我國電力領域,紅外熱像儀正逐步從省級電力系統向縣鄉(xiāng)級電力系統乃至電力終端用戶輻射。經濟型紅外熱像儀的出現,使紅外熱像儀終端使用人群有可能從傳統的 行業(yè) 專業(yè)應用為主向普通消費應用擴展。
(二)市場供給 分析
2006-2010年中國非制冷紅外熱成像儀產量及增長速度
單位:臺
年份 | 產量 | 同比增長 |
2006年 | 2425 | |
2007年 | 4007 | 65.24% |
2008年 | 4722 | 17.84% |
2009年 | 4373 | -7.39% |
2010年 | 5948 | 36.02% |
非制冷紅外熱成像儀作為新興的高科技產品,研發(fā)難度大、時間周期長、產業(yè)化的難度高。例如,對于一個新的
行業(yè)
進入者而言,要成功開發(fā)出消防用非制冷紅外熱成像儀至少要5年左右的時間,而產品研發(fā)出來后,如何推向市場,需要更多營銷渠道積累。因此,雖然國內部分科研院校掌握了非制冷紅外熱成像儀的部分技術,并成功開發(fā)出產品,但由于未能成功地轉化為商品,缺乏進一步改進、發(fā)展的機會,因此技術也未能跟蹤最先進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