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蜂膠的簡介
蜂膠是蜜蜂從植物芽孢或樹干上采集的樹脂,將其混入其上腭腺、蠟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膠狀固體物。是蜜蜂科動物中華蜜蜂等修補蜂巢所分泌的黃褐色或黑褐色的粘性物質,可入藥。其性平,味苦、辛、微甘,有潤膚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胃潰瘍、口腔潰瘍、燒燙傷、皮膚裂痛,防輻射等病癥(可行性
研究
)。
第二節(jié) 蜂膠的制作工藝流程
1.原料經預選分級,去除雜質。
2.將預選后的原料放入冷藏柜,置于-18℃溫度下冷凍48h。
3.冷凍后的原料,迅速放入破碎機中破碎。由于蜂膠的物理性質決定了它在常溫下呈半塑性狀態(tài),很難破碎,但在-5℃以下的溫度破碎就容易。
4.破碎后的原料,立即進入震動篩(14目),大于14目的顆粒返回冷藏柜。
5.將破碎篩分后的原料放入浸漬釜,浸漬釜最好選用配回流冷凝器的反應釜。再加上90%乙醇[蜂膠(重量)∶乙醇(容積=1∶4)],在常溫下浸漬,并不斷攪動。6h后,停止攪動,靜置2h,放出上清液,再加90%乙醇如上述工藝重復3次,合并溶液。浸漬過程中溫度應保持在25℃左右,溫度過高會引起蜂蠟大量溶化,造成過濾困難;溫度過低溶解度降低導致時間延長,溶劑用量加大。
6.浸漬后的溶液進入冷卻反應釜,在反應釜加套內通入循環(huán)冷卻,機械攪動,降溫至5℃以下。
7.降溫后的溶液趁冷通過泵進入板框式過濾機進行過濾。溶液溫度應保持5℃以下,這樣可以使溶入乙醇溶液中的蜂蠟析出而隨濾渣濾出。
8.濾液進入減壓蒸發(fā)器,采用水浴加熱。在此階段溫度應保持在50℃以下,這樣可以減少揮發(fā)油的蒸發(fā)和有效成分受熱變性。
9.蒸發(fā)出的乙醇蒸氣經冷凝器回收注入溶劑貯罐,循環(huán)使用。
10.蒸發(fā)后的蜂膠注模成型后即成(純蜂膠)商品。
第三節(jié) 蜂膠 行業(yè) 的市場現(xiàn)狀
我國和巴西都是世界上的蜂膠大國,兩國蜂膠原料產量占全球年產量的95%以上。在國家對蜂膠產業(yè)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我國蜂膠產業(yè)快速成長起來,國內蜂膠原料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年產一百多噸到現(xiàn)在的每產400~450噸,從而超越巴西成為全球第一大蜂膠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成為全球第一蜂膠消費大國。
當前,我國每年的純蜂膠(含量99%以上)產量僅180多噸,其中三分之一純蜂膠銷往日本、美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
但是,我國現(xiàn)在的蜂膠市場也存在亂象。我國的蜂膠產品種類繁多,生產加工廠家成百上千,很多不法分子用各種手段誘騙消費者購買粗制濫造的假冒偽劣蜂膠產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并對蜂膠消費市場產生了不良影響。
相關部門應當加大管理和制裁力度,消費者要提高警惕,更加理智的選擇產品。同時,蜂膠生產企業(yè)要加強 行業(yè) 自律,凈化 行業(yè) ,把蜂膠產業(yè)做強做大,打造產業(yè)的知名品牌。
作為世界上蜂膠生產量最多、出口量最大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我國蜂膠的基礎
研究
和開發(fā)應用
研究
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百姓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蜂膠消費者會越來越多,市徹將繼續(xù)擴大。
第四節(jié) 蜂膠 行業(yè) 的發(fā)展前景
作為世界上蜂膠生產量多、出口量大和消費量大的國家,我國蜂膠的基礎 研究 和開發(fā)應用 研究 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百姓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蜂膠消費者會越來越多,市徹將繼續(xù)擴大??傮w來看,我國的蜂膠產業(yè)正處于蓬勃發(fā)展的階段,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優(yōu)質天然健康產品的剛性需求必然決定了蜂膠產業(yè)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蜂膠產業(yè)會向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即向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產品等許多領域拓展,中國必將長久保持世界蜂膠消費大國的格局不會改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理念的增強,對癌癥的膳食預防越來越受到重視,抗癌保健食品漸受歡迎。在我國藥食同源的歷史悠久,有著較好的推廣基礎。蜂膠含有黃酮,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調節(jié)機體免疫機能,提高對環(huán)境因子變化的適應性。雖然蜂膠本身并不具有抗原特性,但它能夠起免疫佐劑的作用,能夠增加抗體的產生,使血清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的含量增高,白細胞和巨嗜細胞的吞噬能 力增強, 機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提高。Ivanovska N 等(1995) 對蜂膠的機體體內免疫調節(jié)作用進行了一系列 研究 ,發(fā)現(xiàn)苯乙烯酸和咖啡酸對紅血球溶液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無論對機體損傷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還是本身原有的免疫功能缺乏都有很好的效果;對革藍氏陰性菌感染的免疫調節(jié)主要是通過提高巨嗜細胞活力,增強其吞噬功能。蜂膠的水提液能夠更充分地發(fā)揮蜂膠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jù)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