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麻鞋的簡介
麻鞋是一種制作精巧、美觀、經濟、實惠,留傳于民間的工藝品。 麻是一種草本植物,用麻的徑皮纖維制成繩索、布,再編成鞋子麻鞋,也即是草鞋。(可行性 研究 )
第二節(jié) 麻鞋的制作工藝
天水市轄的縣區(qū)均產麻鞋,其中甘谷麻鞋以其歷史悠久且做工精湛而獨樹一幟。傳統(tǒng)甘谷麻鞋制成后,須在鞋底滲入厚厚一層稀牛糞以堅其質,風干后硬似牛皮,非常適宜在崎嶇的山路上長途跋涉,日行百里,足無不適。在肩挑畜馱運載物資的古代,甘谷人走南闖北,穿的就是麻鞋。
甘谷的麻制品生產,民國時達到極盛。麻鞋是主要產品之一,用純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關編織用具,以傳統(tǒng)手工工藝制成。制做時,先將大青麻編成辮,然后將麻辮置于平案,立辮狀盤鞋底,盤成麻絲緊密的“千層底”,再用麻繩穿緊左右,固定鞋底;
最后用編織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鞋耳、鼻梁,組合時用木楦把鞋撐起來,幫梁、鞋耳、鼻梁貫穿耐力麻繩,鞋即成。式樣有單邊繩網的偏幫子與牛鼻梁,有以繩網代替鼻梁形成圓口禿頂的齊幫底、一只船,還有三根弦、布包邊等。色彩除天然的白色外,還有染色的紅、黃、黑諸色,集實用與觀賞價值于一體。
第三節(jié) 麻鞋的發(fā)展歷史文化
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鄴下 有一領軍,貪積已甚后坐事伏法,籍其家產,麻鞋一屋,弊衣數庫,其馀財寶,不可勝言。” 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述懷》詩:“麻鞋見天子,衣袖見兩肘。” 仇兆鰲 注:“至 周 以麻為之,謂之麻鞋,貴賤通著。” 清 吳偉業(yè) 《避亂》詩之五:“麻鞋習奔走,淪落成愚賤。”“老農自矜麻鞋好,并謂麻鞋制做巧。聞客明日西南行,愿助輕足赴蜀道。”
麻鞋文化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怎樣為自己選一雙稱心如意的鞋就在了一件傷腦筋的事,皮鞋在大眾場合穿著還可以,但是一回到家里就顯得有些累了,而且長期穿著還容易長腳氣。運動鞋太笨重了,所以,麻鞋是您最好的選擇!
它不但有其它鞋所有的一切優(yōu)點,而且還有它們沒有的優(yōu)點,不但具備養(yǎng)生護腳功能,而且還價格低廉,這可能是麻鞋在中國生存了幾千年而常盛不衰的原因。
從幾千年前的秦朝勇士,到抗戰(zhàn)時期的八路軍士兵,再到新時期的解放軍戰(zhàn)士,都對它愛不釋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是一種文化,一種在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并且和儒家思想,佛家道義一同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作用的文化。而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種文化發(fā)揚光大,推向世界。
第四節(jié) 麻鞋的發(fā)展前景
大青麻纖維這種獨特的性能,順應了當今世界返璞歸真、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綠色環(huán)保的消費理念,充分利用、挖掘當地獨特資源,在傳統(tǒng)手工藝的基礎上開發(fā)研制出的麻鞋、麻編工藝制品等產品,經過大力推廣和宣傳,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國外消費者更是對此喜愛有加。采用大青麻為原料所生產的系列產品的這些特殊性能,使其在當今以及未來消費市場上更具極大的吸引力和競爭能力。
麻鞋相對于其他鞋類,有著更廣闊的應用場所,尤其適合在休閑、旅游、室內、開車等任何場合穿著。據調查,在很多80后眼里,麻鞋是一種時尚和傳統(tǒng)的產物。穿上麻鞋,那種舒適愜意,是無法用語言所形容。
隨著世界工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人口的巨增、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jié)制,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愈來愈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速增長或膨脹的GDP也因為環(huán)境污染、氣候變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國曾呼喚“綠色GDP”的發(fā)展模式和統(tǒng)計方式),一種新概念的環(huán)保方式。
麻鞋是一種純天然、純手工的時尚、環(huán)保、低碳環(huán)保的產品。加工過程沒有工業(yè)污染,沒有二氧化碳排放量。迎合現代低碳經濟的要求。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
上一篇:我國工具包的制作工藝流程及發(fā)展的立項申請
下一篇:中國鋁塑復合袋市場規(guī)模分布與發(fā)展趨勢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