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橡皮布的簡介
橡皮布 (blanket),即膠印機上轉印滾筒的包復物;包襯的組成部分。橡皮布由橡膠涂層和基材(如織物)構成的復合材料制品,在間接平版印刷中,用其將油墨從印版轉移至承印物上。(立項申請)
第二節(jié) 橡皮布的發(fā)展優(yōu)勢 分析 及應用范圍
橡皮布,它提供印刷時油墨轉印之用,具有有效之抗壓性能、回復力快、黏性強、不留任何粘貼物的特點,其滑順之表層與織物層,使油墨傳送不論網點或滿版更穩(wěn)定,橡皮布這一轉移單元,在印刷之過程中,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少了橡皮布,印刷就無法完成了。
印刷橡皮布是由多層專用纖織品和合成橡膠化合物制成,在制造作業(yè)時,纖織品和橡膠用熱能和化學能量在精確控制的工序中結合在一起,此外不同的化合物和結構賦予橡皮布在印刷機上不同的性能。
氣墊橡皮布能被廣泛采用,主要是因為其擁有有助減低對紙黏附的回彈力及良好的網點還原能力。氣墊橡皮的表面及結構影響其特性甚大,所以傳統的橡皮已很少采用。
國內印刷業(yè)各式印刷機種類繁多,但是主要以日系及歐系為主,另外還有臺灣、美國、東歐及其它國家制造的印刷機。這些印刷機只要是平版印刷機均要靠橡皮布移轉印紋來完成印刷的過程,橡皮布之好壞也影響印刷品質之優(yōu)劣,可見橡皮布在印制過程中,是扮演一個非常重之角色。另外一方面,國內各式橡皮布材料代理商眾多,但以日本及歐美制造的為主要貨源,價格及品質的選擇也多樣化。
第三節(jié) 橡皮布的發(fā)展史
在50年前的橡皮布是用天然橡膠(INDIA-RUBBER)制造的,后來以合成橡膠代替生產,譬如早期海德堡GTO、KORD印刷機跟機的標準橙色橡皮布,第三代則為時下常用的氣墊式橡皮布(大約在1960年面世)。首塊氣墊橡皮為“VULKAN714”,隨之而來是Perfect Dot,此橡皮沿用至今,成為現時大部份海德堡印刷機的標準材料。在香港常用的橡皮布品牌有日本的明治、德國的鳳凰、VULKAN、PRINTEC、美國的Day等等。
正如前言,橡皮布對印刷質量影響甚大,所以在選擇和護理方面都非常重要。首先注意橡皮布的結構如纖維層、回力氣墊層;表面層是屬平滑或粗糙(硬)的表面?表面層是否經碾磨處理或是由化學組織構成?當然橡皮布的結構與組織依然是制造商的秘密,我們不能盡知。
橡皮布有纖維層、氣墊層和橡皮層,但我們最感愛好的只是表面層?,F在大約8成的橡皮都是4層的結構。:面層(0.35至0.4mm)、纖維層(大約0.25至0.3mm)、氣墊層(0.35至0.4mm)、基層(大約0.25至0.3mm)。
氣墊層可分為三大類:微星形處理(MICROSPHERE)密封式氣墊、吹氣形處理(BLOWING)密封式氣墊、鹽濾形處理(SALTLEACH)開放式氣墊。現今微星型式氣墊橡皮較普遍。據專家建議,鹽濾式氣墊能有較佳印刷效果PERFECTDOT橡皮就是這方式的橡皮布。
印刷品質大部份取決于橡皮面層,面層大多采用壓紋、研磨或高研磨三種。面層也有著其他影響印刷的因素,例如對紙面的黏度等。畢竟采用氣墊橡皮有甚么好處呢?氣墊被形容為橡皮的回彈能力,回彈能力能令橡皮在受擠壓時不導致表面變形,這對網點的復制有著正面的影響。雖然如此,很多人也會錯誤以為因有回彈力的關系,所以印刷時的力度要大一點(對應彈性),這并不完全準確。一般氣墊橡皮布的對應彈性為4至8%,而傳統橡皮布則少于4%。
橡皮布是有紋路的,主要分一部份堅韌而另一部份具彈性?;旧弦话阌∷⑷藛T都忽略橡皮布的紋路,因大部份橡皮布都已是裁切好的。但假如是由大尺寸裁成小尺寸的橡皮布,那就要加倍注重了。橡皮布必須堅韌一方以平衡印刷方向,所謂印刷方向通常以線條作為參考線。另外我們還需要留意把橡皮布裁切到合適的尺寸(不要過長,因為過長會引致橡皮布在滾筒上不緊而翻松、及掉下橡皮布,而橡皮布的鋁條或夾鐵條壓凹滾筒!),其他為了輕易安裝,我們通常會在橡皮布兩端裁去一小角,并在橡皮兩邊涂上封漆,防止入水(或洗車水)發(fā)漲。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