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
對于此次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一些媒體將其解讀為中國刺激出口和經濟增長的舉措。但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刊文指出,此次中間價政策調整更多是市場化改革大環(huán)境下的一種嘗試,而不是為了支持出口。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說:“中國央行出臺這一措施并不意味著中國政府將啟用操縱匯率的方式來支持出口和經濟增長,而是為了讓市場力量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發(fā)揮更大作用,我們有理由期待人民幣匯率將有更大幅度的雙向浮動。”
歐盟委員會發(fā)言人安妮卡·布賴特哈特稱中國央行此舉是一個“積極的發(fā)展”。她說,貨幣價值應由基本經濟因素決定,匯率應更好反映外匯交易市場的供需情況。
日本《讀賣新聞》認為,中國央行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朝日新聞》的文章也認為,此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可以使人民幣匯率更貼近市場。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貨幣當局越來越傾向讓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這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具有積極作用。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認為,這是中國央行長期以來基于市場的金融改革的關鍵步驟,因為在改變報價機制之前,市場對人民幣存在貶值預期,而推動貨幣市場化和自由化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國的增長。
為人民幣加入SDR加分
在湯之敏看來,此次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對人民幣國際化和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具有積極影響。
拉迪也認為,中國央行此舉將為人民幣加入SDR加分。他說,IMF此前表示,人民幣離岸價和在岸價的利差過大,建立一個更多由市場決定的人民幣匯率在岸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刊文說,今年以來中國央行通過加快資本賬戶開放來增加人民幣加入SDR的概率。雖然之前市場的共識是中國在人民幣加入SDR之前可能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但是中間價持續(xù)偏離即期價格確實也是人民幣的軟肋。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中國商務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強表示,此次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順應了IMF對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提出的要求,增加了人民幣加入SDR的可能性。
印度智庫“梵門閣印度全球關系委員會”戰(zhàn)略問題專家拉吉里什·辛哈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正逐步讓市場決定人民幣價值,希望此舉能夠幫助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推動人民幣躋身世界主要儲備貨幣。
人民幣不會開啟貶值潮
央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xù)下跌,一些人士甚至預言人民幣將由此步入貶值通道。
對此,中國央行新聞發(fā)言人12日強調,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xù)貶值的基礎。中國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13日表示,人民幣匯率已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此前積累的偏差基本已經糾正完成。從長期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首席全球經濟學家朱利安·杰索普認為,正如中國央行所說,這是“一次性校正”,以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更接近市場價,人民幣不會就此開啟貶值潮。
杰索普還表示,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的調整不太可能引發(fā)新一輪全球“貨幣戰(zhàn)”,“大部分貨幣對美元匯率的跌幅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調整相對而言還比較謹慎,坦白說,認為其將對歐美經濟體甚至美聯(lián)儲加息決定造成實際影響的說法是荒唐的。”(執(zhí)筆記者:杜靜,參與記者:馬玉潔、樂紹延、梁淋淋、劉劼、張春曉、吳心韜、唐璐、佘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