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我國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 分析
一、2008年中國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 分析
(一)2008年我國經濟運行 分析
1、2008年我國經濟總體運行情況
2008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0.6%,二季度增長10.1%,三季度增長9.0%,四季度增長6.8%。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增加值34000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46183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20487億元,增長9.5%。
1、農業(yè)生產繼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糧食實現連續(xù)五年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2850萬噸,比上年增產2690萬噸,增長5.4%,連續(xù)5年增產。其中,夏糧產量12041萬噸,增產305萬噸;早稻3158萬噸,增產6萬噸;秋糧37651萬噸,增產2379萬噸。油料、糖料預計分別增長12%和6%以上。肉類產量繼續(xù)增加,生豬生產恢復較快。全年肉類總產量7250萬噸以上,增長5.9%;生豬年末存欄增長4.5%。
2、工業(yè)生產增長放緩,企業(yè)利潤增速回落。全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9%,增速比上年回落5.6個百分點。分所有制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增長9.1%;集體企業(yè)增長8.1%;股份制企業(yè)增長15.0%;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yè)增長9.9%。分輕重工業(yè)看,重工業(yè)增長13.2%,輕工業(yè)增長12.3%。分地區(qū)看,東、中、西部地區(qū)分別增長11.6%、15.8%和15.0%。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產銷率達到97.7%。
1-11月份,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利潤24066億元,同比增長4.9%。在39個工業(yè)大類中,31個 行業(yè) 利潤同比增長。實現利潤最多的5個 行業(yè) 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y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y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yè)、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
3、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2291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148167億元,增長26.1%,加快0.3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4124億元,增長21.5%。在城鎮(zhèn)投資中,第一產業(yè)投資2256億元,增長54.5%;第二產業(yè)投資65036億元,增長28.0%;第三產業(yè)投資80875億元,增長24.1%。分地區(qū)看,東、中、西部地區(qū)城鎮(zhèn)投資分別增長21.3%、33.5%和26.7%。全年房地產開發(fā)投資305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9%。
4、國內市場銷售增長較快,城鄉(xiāng)消費旺盛。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488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個百分點。分城鄉(xiāng)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73735億元,增長22.1%,加快4.9個百分點;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4753億元,增長20.7%,加快4.9個百分點。分 行業(yè) 看,批發(fā)和零售業(yè)消費品零售額91199億元,增長21.5%;住宿和餐飲業(yè)消費品零售額15404億元,增長24.7%。
5、價格漲幅前高后低,下半年逐步回穩(wěn)。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9%,漲幅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5.6%,農村上漲6.5%。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14.3%,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4.65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5.5%,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0.82個百分點;其余各類商品價格有漲有落。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9%,12月同比下降1.1%,全年漲幅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5%,漲幅比上年提高6.1個百分點。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6.5%,12月同比下降0.4%,全年漲幅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
6、進出口全年保持平穩(wěn)較快增長,四季度增速回落較多。全年進出口總額256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出口14285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1331億美元,增長18.5%。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95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28億美元。受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際初級產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四季度進口同比下降8.8%,出口同比增長4.3%。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3.9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6%。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到1.95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3%。
7、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總體穩(wěn)定,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繼續(xù)增加。全年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1113萬人,年末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為4.2%,比上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全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增長14.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長1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5353億元。
8、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加快,貸款增加較多。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47.5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8%,加快1.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16.6萬億元,增長9.1%,回落12.0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3.4萬億元,增長12.7%,加快0.6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03468億元,比年初增加49114億元,比上年多增12792億元;各項存款余額466203億元,比年初增加76863億元,比上年多增22985億元。全年貨幣凈投放3844億元,比上年多投放541億元。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加深和蔓延,對國內經濟的沖擊仍在繼續(xù)。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按照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切實落實好促進增長、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
2008年我國主要經濟數據
項目名稱 | 總體情況 |
GDP |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 |
CPI |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9%,漲幅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
零售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21.6%,增速加快4.8個百分點。 |
收入 | 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同比實際增長8.4%和8.0%。 |
投資 | 中國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2291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 |
貨幣 | 中國全年貨幣凈投放3844億元,比上年多投放541億元 |
2、宏觀經濟景氣指數
宏觀經濟景氣指數(2008年10月)
日期 | 預警指數 | 一致指數(1996年=100) | 先行指數 (1996年=100) | 滯后指數 (1996年=100) |
2007.09 | 117.3 | 103.05 | 103.72 | 101.87 |
2007.10 | 117.3 | 103.22 | 103.37 | 101.78 |
2007.11 | 121.3 | 103.31 | 102.31 | 101.74 |
2007.12 | 121.3 | 103.15 | 101.51 | 102.10 |
2008.01 | 113.3 | 102.61 | 101.53 | 102.11 |
2008.02 | 113.3 | 102.62 | 102.49 | 102.41 |
2008.03 | 117.3 | 102.50 | 102.70 | 102.43 |
2008.04 | 117.3 | 103.34 | 102.41 | 102.93 |
2008.05 | 117.3 | 103.45 | 102.07 | 102.71 |
2008.06 | 112.0 | 103.56 | 101.61 | 102.20 |
2008.07 | 112.0 | 102.86 | 101.02 | 101.09 |
2008.08 | 105.3 | 102.26 | 100.02 | 100.52 |
2008.09 | 105.3 | 101.31 | 98.76 | 100.04 |
2008.10 | 94.7 | 100.68 | 97.43 | 100.12 |
2008.11 | 85.3 | 97.8 | 97.4 | 97.4 |
2008.12 | 78.7 | 97.1 | 98.0 | 96.4 |
(二)2008年中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 分析
次貸危機演變示意圖
1、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guī)模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2、但是,中國金融資產在美國的實際損失預計也是巨大的,具體數字有待今后的時間來檢驗和消化;(如中投對大摩、黑石、貨幣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各大銀行持有的次貸及雷曼債券損失也將是巨大的,這從平安90%的巨大投資損失可以看到)
3、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fā)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
4、世界巨頭的危機靠他們自己是無法消化的,例如美國7000億美金的救市資金肯定不會自己全部買單,中國勢必會成為最終的買單一族,只是買單多少的問題而已;
5、中國雖然采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用啟動強大的內需來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經濟影響,但為時太晚,長期的外需拉動型經濟豈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而且中國面臨著通脹、通縮、滯脹的三重威脅,勢必使中國的政策制定較為艱難,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但是,現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即使連續(xù)降息也難以在短期拉動內需,經濟發(fā)展速度的放緩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近期公布的刺激經濟的政策一覽表
時間 | 政策內容 |
2008.11.09 | 擴大內需國務院確定4萬億投資計劃 |
2008.11.09 | 央行全面放開貸款限制加大支持中小企 |
2008.11.06 | 兩部委明確中小企業(yè)信用擔保補助方式額度 |
2008.11.05 | 一年、3月期央票隔周發(fā) |
2008.11.04 | 商務部外管局醞釀外管政策調整 松綁企業(yè)資金鏈 |
2008.11.01 | 近3500項商品出口退稅率調高 |
2008.10.29 | 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
2008.10.24 | 國務院批復2萬億鐵路投資計劃 |
2008.10.23 | 央行加大對小企業(yè)貸款扶持力度 四季度單獨統計 |
2008.10.22 | 財政部千億規(guī)模減稅方案已獲國務院批準 |
2008.10.22 | 財政部、央行出臺多項措施鼓勵居民購房 |
2008.10.21 | 3000余種商品出口退稅率再次調高 |
2008.10.21 | 著眼明年經濟 國務院加快基建投資 |
2008.10.21 | 刺激農村消費 進一步擴大"家電下鄉(xiāng)"試點范圍 |
2008.10.20 | 發(fā)改委大幅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 最高幅度達15.3% |
2008.10.19 | 國務院:降低住房交易稅費 力保資本市場穩(wěn)定 |
2008.10.12 | 十七屆三中全會發(fā)布公報 部署農村改革發(fā)展 |
2008.10.08 | 國務院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
2008.10.08 | 央行決定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 |
2008.09.15 | 央行決定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 |
二、中國政府的宏觀經濟方向的轉變
繼美國、歐元區(qū)、日本等西方主要經濟體確認經濟陷入衰退之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表報告稱,08、09兩年中國經濟增速仍有望達到9.7%和9.3%。盡管出口增長放緩,但受投資和消費穩(wěn)定增長推動,中國經濟仍將保持活力。
在經受國際金融海嘯沖擊和國內特大自然災害影響的大背景下,中國作為外貿依存度超過60%的國家,能夠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足以說明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及時有效。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一年來,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經歷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調整:從“雙防”轉向“一保一控”,再轉向“保增長、擴內需”。
1、年初“雙防”政策:確保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08年年初,中國經濟已連續(xù)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長,并在2006年突破11%,去年達到11.9%,經濟增長有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
為消除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穩(wěn)定因素,去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08年的宏觀調控任務: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yōu)槊黠@通貨膨脹。
正是著眼于“雙防”的目標,我國實施了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財政支出要重點用于加強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fā)展。
中國社科院金融 研究 所貨幣理論貨幣政策 研究 室主任彭興韻認為,提出防通脹,就是為了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物價水平相對穩(wěn)定本身就是經濟平穩(wěn)增長和投資穩(wěn)定的一個外在條件。
由于采取了上述宏觀調控措施,中國物價水平從今年5月份開始呈現出漲幅走低的趨勢,保證了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大局的穩(wěn)定。
2、年中“一保一控”:保增長抑通脹
08年年初,南方地區(qū)出現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給中國經濟發(fā)展帶來了不利影響。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基礎設施大面積損毀,工農業(yè)生產遭受重大損失。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不斷加深,對中國出口、金融領域的影響逐步顯現,國內許多外向型出口企業(yè)經營出現困難,出口持續(xù)出現下滑勢頭。
08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GDP同比增長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7.9%。這表明“防過熱”已見效,但物價漲幅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7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任務:把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即“一保一控”。
為緩解紡織企業(yè)的困難、穩(wěn)定出口、保障就業(yè),7月31日,財政部等部門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
8月初,央行調增了全國商業(yè)銀行信貸規(guī)模,以緩解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隨后,央行又決定從9月16日起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以解決中小企業(yè)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同比增長9.9%,保持了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對此,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速為9.8%,如果考慮到今年中國經濟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這一成績的取得是來之不易的。
3、“保增長”成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升級為世界金融危機,西方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的風險不斷加大,國內房地產、鋼鐵、汽車等重要支柱產業(yè)產銷大幅度下滑。保證中國經濟保持平穩(wěn)較快增長成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盡快出臺有針對性的財稅、信貸、外貿等政策措施,繼續(xù)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
4、此后,國家出臺了一攬子保持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措施:
——為穩(wěn)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刺激農村消費,擴大內需。國家發(fā)展改革委10月20日宣布,繼續(xù)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組織開展主要農產品收購,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產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較大幅度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
——為增加投資,擴大內需,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 研究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核準了公路、機場、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建設項目,決定加快南水北調中、東線一期工程建設進度。
同日,為穩(wěn)定出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從今年11月1日起,適當調高紡織品、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次日,為改善民生,擴大內需,財政部宣布,將加大資助困難學生、優(yōu)撫救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實保障低收入群眾和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
為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對個人住房交易環(huán)節(jié)的稅收政策作出調整,降低住房交易稅費;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和擴大商業(yè)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
10月25日,溫家寶總理表示,中國已經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把保持經濟穩(wěn)定增長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時兼顧抑制通貨膨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5、財政貨幣政策大轉向力保經濟平穩(wěn)增長
隨著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和中國主要出口市場經濟出現衰退,外需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進一步擴大內需就成為中國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所在。
1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重大調整,財政政策從“穩(wěn)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從“從緊”轉為“適度寬松”,同時公布了今后兩年總額達4萬億元的龐大投資計劃,明確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
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決定出臺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四項實施措施。
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 研究 確定了促進輕紡工業(yè)健康發(fā)展的6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幫助輕紡企業(yè)克服困難,渡過難關。
6、一周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大幅度降息,調整幅度創(chuàng)11年之最。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12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部署了金融促進經濟發(fā)展的9項政策措施。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各地區(qū)、各部門均快速啟動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四季度1000億元中央投資已大體落實到項目,這些項目在今后兩年中大約需要4萬億元投資,據發(fā)展改革委測算,大體可以每年拉動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
此外,地方政府擴大內需的投資計劃相繼出臺。
三、國家經濟環(huán)境對產品所在 行業(yè) 影響 分析
2007年以來,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迅速由發(fā)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蔓延,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國際市場需求減弱,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許多國家經濟面臨嚴重困難。作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美國汽車業(yè)三大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在美國舉步維艱的生存狀態(tài),令“三大”巨頭對國外市場更加關注。美國“三大”的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均表示,他們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發(fā)展前景充滿信心,在中國的發(fā)展計劃不會改變。
1、汽車巨頭看重中國市場
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取得增長,是通用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部分,通用對中國汽車市場繼續(xù)保持健康增長的勢頭充滿信心。通用今年在華汽車銷量為110萬輛,預計2009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120萬輛。
在通用汽車最大的市場———北美市場銷量不斷下滑的背景下,中國占通用汽車全球市場的份額在逐步提升。12月1日,上海通用在中國推出新別克君威,到2011年,通用汽車還將在中國推出10款新車型。通用在中國的業(yè)務是獨立運行的,在中國市場是盈利的。目前,通用中國的業(yè)務運作情況良好。通用在中國的投資計劃及重大項目進程、新產品投放計劃、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關系等都沒有改變。
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來說,都是一個非常積極有利的信號,通用將全力支持其中國業(yè)務的發(fā)展。福特在中國的業(yè)務沒有受到影響,福特汽車對中國市場有長遠的戰(zhàn)略 規(guī)劃 。
與通用、福特同步的還有克萊斯勒。目前克萊斯勒正與中國多家汽車公司接觸,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在中國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2009年,克萊斯勒將繼續(xù)加大重點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力度,推出更多在中國細分市場具有突破性的新產品。據了解,其他跨國公司也正在 研究 中國發(fā)展計劃。
2、自主品牌車企壓力大增
從上半年開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的抱怨從未間斷過。為了爭奪更大市場空間,許多合資品牌汽車企業(yè)開始大幅降價,新車也采取低價上市策略,部分低端車型市場價格逼近6萬元,自主品牌中低檔車型的性價比優(yōu)勢越來越微弱。為了生存,一些自主品牌車型以更低的價格銷售,結果是利潤越來越微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yè)和經銷商都在苦苦支撐。
由美國次貸引發(fā)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后,跨國汽車公司更是把中國汽車市場擺在重要戰(zhàn)略位置。一方面努力鞏固已有產品的市場地位,另一方面加速引進新車型,這給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帶來更大壓力。在過去5年中,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之一,此次金融危機更加凸顯了中國市場作為新興市場的成長性。汽車跨國公司會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產品投入和營銷投入,這對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而言壓力不小。
在金融危機中,各大汽車跨國公司都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包括加大投資力度、增加營銷力量等。這會給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帶來生存和發(fā)展的壓力。如果此次危機進一步蔓延到發(fā)展中國家,自主品牌汽車出口也會受到影響。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統計,今年11月,國內汽車企業(yè)出口繼續(xù)8月以來的低迷走勢,環(huán)比和同比均大幅下降。這將使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3、危機中蘊含機遇
金融危機提升了中國汽車市場在國際汽車巨頭心中的地位。這一方面給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帶來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提升自身實力的契機。
克萊斯勒在華積極尋找合作伙伴。該公司在選擇合作伙伴過程中,有意保持開放心態(tài),以求真務實態(tài)度,充分了解潛在合作對象的強項和弱項,以及調研如何通過合作實現“1+1>2”的效果。特別是在經濟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今天,無論是克萊斯勒還是合作方,最后的決定都必定是雙方在充分考慮各方優(yōu)勢劣勢后作出的審慎決定。
與跨國公司合作將為提升自主品牌汽車制造水平帶來機遇,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將逼迫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苦練內功,拿出貨真價實的產品與跨國公司正面較量。在金融危機迫使汽車巨頭盯緊中國汽車市場的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應該勤練內功、積極應對挑戰(zhàn),轉“危”為“機”。剛擴大完工的上海通用沈陽北盛基地開始試生產緊湊型轎車科魯茲。該廠將成為通用科魯茲全球三大工廠之一。
第二節(jié) 行業(yè) 相關政策、法規(guī)、標準
1、“十一五”汽車產業(yè) 規(guī)劃
在環(huán)保上,國家將繼續(xù)加大對機動車生產使用的監(jiān)管力度,五大措施即將出臺:一是全面實施新的機動車排放標準,通過進一步地嚴格執(zhí)行標準,控制污染物的增量;二是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清潔汽車的生產和使用;三是加大在用車的環(huán)保監(jiān)管力度,實施更為嚴格的機動車環(huán)保年檢制度;四是推進車用燃料品質的改善;五是促進可持續(xù)交通的發(fā)展。
《 規(guī)劃 》的出臺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yè)未來5年的發(fā)展方向,也預示著中國汽車業(yè)將有改頭換面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影響中國人的生活,也一定會影響世界汽車業(yè)的格局。
2、關稅
按照入世承諾,2006年起我國進口小轎車、小客車、越野車等汽車整車的關稅將由目前的30%統一降到28%。變速箱、減震器、散熱器、離合器、轉向器等車用零部件的關稅將由13.5%至12.9%降至10%;2006年7月1日起,關稅將進一步降至25%。
經過這次降稅,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加入世貿承諾的降稅義務”。雖然進口車關稅降低了2%,但是進口汽車整車的綜合稅率仍然超過50%。雖有2%的關稅降幅,昂貴的進口車對于買不起的人來說依然買不起,對高消費族也無所謂。
3、汽車三包政策
汽車三包政策是指汽車產品在售出后30天內,出現因產品質量問題而產生的車架開裂、制動系統失靈、轉向系統失靈、燃油泄漏等嚴重安全性能故障,或者變速器、發(fā)動機發(fā)生零部件需維修或更換的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更換、修理。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